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

新年新气象

新年趣事多



梅花盛開的季節,春天報曉的氣息,喜氣洋洋鬧翻天. 藉著等待的心情去迎接新年的降臨,總會有許多不在意又偏偏會記起的情景,反反覆覆出現在腦海,暗示自已要懂得去追溯曾經遺失過的美好時光,似乎一再錯過了,將無法重來,那在乎是兒時童心未眠的過年心境,彷彿歷歷在目,揮霍不去.

華人農曆新年里,最令人心花怒放莫過于有機會拿到紅通通的紅包,傳統習俗流承至今,大年除夕夜晚,吃過團圓飯後,長輩們就會派發紅包給子女孫儿們,其樂融融一番. 但是有些家庭觀念卻相異,父母親會認為子女長大後懂得賺錢了就不需要給紅包,還規定家中結過婚的人才需要派紅包給年幼的親戚. 這種想法見仁見智,自從我找到第一份工作開始,每逢過年,我都不拘小節,引以為常給紅包,那有分“已婚&未婚人士”,不過紅包大小有時也要看“行情”來說,經濟環境許不許可等等,好似有些的大公司,整年業績的高低起落足夠影向你年終的花紅了. 其實給紅包只屬小小心意,無傷大雅,當作為一種新年壓歲錢,是希望子女們有儲有賺的道理. 有些做父母親的,連嫁出去的女兒都有份拿紅包,女婿還少不了呢?

“拜年”是新年里最流行的傳統風俗,最值得懷念應該是中學時期吧! 同學們三五成群集體去拜年,樂趣無窮. 大夥兒奇裝異服的打扮,浩浩瀚瀚走在街上,威風顯然,當時大家年紀小還不懂得駕車,有時還要追趕巴士車,東奈西跑去拜年,累得喘不過氣來,更有趣的是我當時每拜訪一戶人家,都會作個筆記,看看誰是“拜年之王”. 如今年紀大了,已經不負當年之勇,馬不停蹄逐家逐戶去拜年,也許自已的心態已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改變,除了自已親戚和深交的朋友外,我也懶得去拜訪了.

當年打鑼敲鼓放鞭炮的目地,純粹是為了嚇跑“年獸”,這種有趣的傳說是否還存在呢? 到了今時今日,有誰會重施故技,擬造藉口.政府每年都大事宣怖嚴禁鞭炮公開售賣,亦盡力取締不少非法入境的大量煙花炮竹,但是不法之徒依然還能瞞天過海地無肆販賣,可謂越禁止越敢賣,越想捉越敢放,任誰都拿他們沒有辦法. 如果農曆新年少了煙花炮竹的聲音似乎又不太合氣氛呀!

没有评论: